米竹的日常养护方法
2023/10/26 来源:不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栽培使用竹子的传统,素有“竹子王国”之称。竹子四季常绿、形态挺拔、虚心有节,不仅具观赏价值,还能净化空气,深受推崇。米竹,学名凤尾竹,又叫观音竹、筋头竹、蓬莱竹。凤尾竹作为优良观赏竹种之一,可盆栽欣赏,也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。
一、形态特征以及生长习性
凤尾竹是禾本科,簕竹属孝顺竹的变种。它枝叶纤细,末端略微弯曲下垂,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,因此得名“凤尾竹”。凤尾竹体态优美,栽培成景后尤其动人。不同品种的凤尾竹株高不等,大型的可达3~6米,小型的适合盆栽,一般高1~3米。凤尾竹干直径在0.5~2.5厘米之间。每节长约30~50厘米,尾梢近平直或略弯,下部笔直。幼时竿被白蜡粉,上半段有棕色小刺毛,尤其在节处较密。成熟后竹竿较光滑,节处略隆起。凤尾竹原产我国华东、华南等地,现分布范围广泛。
二、栽培技术
2.1栽培环境
凤尾竹属常绿丛生灌木,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。虽然耐热,却不耐强光直晒,也不耐积水。栽培时最好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,在冬季需要维持适宜的温度,室温不能低于0℃。
2.2光照条件
凤尾竹喜阳,尤其喜欢半通风半阴的环境。家庭栽培可在冬天移入室内窗口通风处。野外栽植的凤尾竹新芽抽生时会畏寒,但在温暖地带可四季常青。
2.3土壤条件
凤尾竹需要酸性、微酸性或中性土壤,pH值最佳在4.5~7.0之间。高碱地区的土壤可添加适量硫酸亚铁中和。宜选用松软肥沃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,可混合少量红黄壤、腐殖土和细沙。
2.4水分与肥料施加要求
虽然凤尾竹喜潮湿,但更怕积水,必须保证土壤通气性。盆栽初期要浇透土壤,后期保持盆土湿润即可,切忌过量灌溉导致根部腐烂。从装盆到凤尾竹成活还需要一定时间,在这个阶段要经常向凤尾竹的叶片喷水。如果发现叶片出现卷缩代表缺水,应及时补水使叶片伸展。合理浇水有助凤尾竹旺盛生长,也能促进其对营养的吸收利用。不同季节的浇水方式要有区别。春季新枝抽生时保证充足水分;夏季因水分蒸发较快,可早晚各浇1次;秋冬浇水要适量减少,也可以入冬前一次性浇透,之后仅保持湿润。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遍浇水必须浇透,不能半透。
在施肥方面以有机肥为主,如腐熟畜禽粪、垃圾堆肥、河泥等,基肥量占土壤15%左右。另外每个月补充1~2次稀释氮肥,满足凤尾竹生长需求。
2.5病虫害防治
凤尾竹易遭真菌等病原体侵染,引起叶斑病。如果不及时防治,叶子会逐渐枯黄最终死亡。一旦发现叶面出现斑点或斑块,应立即采取措施。受花叶病毒感染的叶片会出现黄绿色镶嵌斑驳;若遭甲壳虫、红蜘蛛等虫害,也会导致局部或整片叶片枯黄脱落。这些情况一旦发生,必须及时喷洒农药治疗。南方地区还要重点防治白尾粉蚧,它危害力强,发生时间长,会严重影响凤尾竹的生长。可在早春开始喷施药剂,并及时清除受害叶片,适当深翻土壤,减少虫卵量。
2.6修剪方法
凤尾竹生长旺季时,根部会不断抽生新芽。如果这些新芽过多过长,会影响主枝发育,也破坏整体造型。因此必须适时进行修剪。凤尾竹盆景讲究有立有俯、疏密有致、高低参差。生长过程中,竹竿会逐渐老化发黄,这时必须及时清除。枝条过密会影响通风和观赏效果,要根据情况适量疏剪,尤其去除生长弱小或有病虫害的枝条。冬剪对下一年的生长尤为重要,要在入冬前大范围清理,有利于来年结果。修剪后要及时清理残枝败叶。
2.7繁殖方法
凤尾竹繁殖的主要方式是分株、扦插和种子繁殖。由于凤尾竹种子不易获得且扦插成活率低,因此分株是首选。一般在2~3月进行,挖取1~2年生比较健壮的母竹带土分蘖,每3~5株为一组分开栽培。宜选用菜园土或河沙调制成泥浆,把分蘖插入并浇透,然后填入干爽的土压实,周围堆成中低外高形状以利日后管理。
2.8其他注意事项
凤尾竹叶黄的原因主要有强光、缺水和缺肥。夏季强烈日晒下叶片失水严重可导致叶黄,应遮阳通风。生长期缺乏营养也致嫩叶发黄,此时应适量补充肥料并浇水。凤尾竹叶子边缘或叶子尖出现发干、发黄且快要脱落代表缺水,需要及时补充但不要过量,只需将盆土浸湿即可,避免根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