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竹的鉴赏与养护管理宜花得木

2023/1/14 来源:不详

白癜风在线咨询 http://m.39.net/news/ylzx/bjzkhbzy/

米竹的鉴赏与养护管理

花木君

竹子是花卉“四君子”梅、兰、竹、菊之一,竹子以其潇洒姿态,淡泊宁静,傲然有节而令人心驰神往,因此古代文人墨客咏竹、品竹、爱竹、养竹,以竹伴居成风,魏晋时的阮籍和嵇康七人,因爱竹而常在净美清幽的竹林中聚会,谈文论世,号称“竹林七贤”。唐代“竹溪六逸”常以竹林为家,赋诗吟啸。大诗人李白的“绿竹入幽径,青萝拂行衣”,苏东坡的名句: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更是人人皆知。清代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更是将一生寄托于画竹之中。

竹子是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,匍匐丛生、直立,生长迅速,竹子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半阴环境,耐寒性稍差,不耐强光曝晒,怕渍水,宜肥沃、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,在南方为常见,在北方由于气候干燥,在管理上需要下一番功夫。而且大多数竹子品种高而直,不太适合家庭盆栽,但是,有一种竹子却非常适合家庭栽培,那就是米竹。

米竹,学名凤尾竹(Bambusamultiplexcv.Fernleaf.),又叫观音竹、筋头竹、蓬莱竹。米竹是凤尾竹的一种,灌木型丛生竹,竹叶呈狭披针形,长7.5~16厘米,宽1~2厘米,竹株丛密集,竹干矮小,枝叶秀丽,常用于盆栽观赏,点缀小庭院和居室,,配以山石,摆件,很有雅趣。

一、米竹的栽培:

:凤尾竹为常绿丛生灌木。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。耐寒性稍差,不耐强光曝晒,怕渍水,宜肥沃、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.冬季温度不低于0度。

:喜光,稍耐阴,喜温暖湿润的气候。喜欢潮湿和温暖,还喜欢半通风和半阴。冬天应该搬到室内有阳光的地方。凤尾竹喜向阳高爽之地,有“向阳则茂,宜种高台”之说;但也能耐阴,可作为室内观叶赏姿的理想装饰。春、夏、秋三季只需放置在窗口通风处,入冬放置在向阳处,就可良好生长。地栽的凤尾竹,春后抽长新叶(这是畏寒之反映),在暖地则四季常青。

:凤尾竹喜酸性、微酸性或中性土壤,以pH4.5至7.0为宜,忌粘重、碱性土壤。北方土壤碱性强,可加入0.2%的亚铁。土壤最好为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,可用农田土拌红黄壤、腐殖土与细沙。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,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为基质,成活率较高。以保持姿态的优美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,一般疏松的沙质土就可以了。

:凤尾竹喜湿怕积水,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,以后保持盆土湿润,不可浇水过多,否则易烂鞭烂根。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。如果盆土缺水,竹叶会卷曲,此时,应及时浇水,则竹叶又会展开。夏天平均1至2天浇水一次,冬天少浇水,但要保证盆土湿润,以防“干冻”。

:凤尾竹肥料以有机肥为主,经腐熟后的畜粪、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。有机肥主要作为基肥,拌入盆土中混合使用,用量一般为盆土量的10%至15%。凤尾竹生长期每月施入1-2次稀薄的氮肥即可。

凤尾竹可用分株、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。但因竹类不易得到种子,扦插又难以发根,故分株是主要的繁殖方法。可在早春(2—3月)结合换盆时进行。分株时将生长过密的株丛,从盆中倒出,从根茎处用刀切开,另行上盆。注意不要伤根。切分时至少要让每个笋芽都带有一枝老竹,并尽量保留须根,以期保证成活。新分的植株要栽在大小适中的盆内,培以沃土,注意灌水,保持湿润,置于半阴处养护,笋芽将迅速成长。

二、注意事项:

①盆栽的米竹,夏季宜移至室外阴凉处,并注意多浇水,保持盆土湿润,还要向叶面喷水,地面洒水,以保持空气湿润,才能使凤尾竹枝叶青翠。夏季干燥热风,会使凤尾竹叶片枯焦,必须适当降温,防止闷热。冬季需放在室内,控制水分,并停止施肥。室内温度需保持在10℃以上。

②生长期间,每隔20天左右需施1次液肥。液肥可用腐熟稀薄的豆饼水,或复合液肥。冬季应停止施肥。

③米竹不必年年换盆。一般每2年换盆1次。盆栽的培养土,以腐叶土1份、园土0.5份、及少量河沙和砻糠灰等混合配制而成。

④高温季节,应把米竹移至阴凉处,避免烈日暴晒。并向叶片喷水,保持叶翠绿。冬季须将盆栽竹移至背风向阳处或室内.装盆时间散生竹装盆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、3月份和秋季9、10月份为佳,其中地被竹以2月最佳。丛生竹因为夏秋出笋,以春季3至5月为好。

三、修剪方法:凤尾竹在生长季节会不断地从根际抽出嫩秆,若因过高而影响整体的构图时,可截去过高的部分。凤尾竹盆景讲究姿态与神韵,其技干须有立有俯、疏密有致、高低参差。茎秆过多时会有密实气塞之感,从而影响盆景的观赏效果,应视生长情况疏去过密的枝秆,特别应注意将生长衰弱的秆剪去。

-10-4易花得木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3g-city.net/gjycs/2900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2014-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-6
    今天是: